English

“秉公执法”的铁面税官

——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地税局税收专管员杨树生
2000-04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

48岁的杨树生,被人称作铁面税官。这倒不是因为他面孔黝黑、不苟言笑,而是因为他收起税来六亲不认、不循私情。见过他秉公办事的人,说他真有点“黑脸包公”之风。

出生在吴忠市一个普通回族农家、曾在部队服役6年的杨树生,是从1976年开始从事税务工作的。20多年来,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动,但不论到哪里他都踏实肯干、敢抓敢管。

1996年4月,吴忠市(现改为吴忠市利通区)车辆营运税划归市地税局负责征收。局领导派杨树生带两名助征员进驻运管所。虽然杨树生对这一工作的难度早有思想准备,但他上班头一天一查账还是感到太棘手了:全市有1367辆各种营运汽车,竟有1057辆不缴税,税收秩序混乱,税款流失严重。

杨树生迅速进行查、访、听、看,摸清家底。凭着多年炼就的“火眼金睛”,他很快发现了私车公挂的问题十分严重:有1000多辆私车挂靠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以逃避运营税。

在运管所、工商局及地税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杨树生领导的税收征管组对客运市场进行纳税秩序整顿,对各类营运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。他总结出判断是否公车的四个必备条件,很快查处了一大批“私挂公”车,补收了税款。

由于杨树生在当地土生土长,人情关和关系网便时时为他的税收工作设置障碍。

杨树生有个外甥把自己的一辆东风车挂在一个公司跑运输。在审验换证时,他希望得到大舅的关照继续挂靠原单位。谁知,杨树生不但未答应他的要求,而且还让他先缴清当年的税款,不然就扣下他的车。自此以后,外甥的税倒是年年缴清了,却不再和大舅来往,杨树生对此虽然感到遗憾,但并不后悔。

在此前后,杨树生的表弟、叔叔和好几个朋友都曾来找过他,都无一例外地碰了钉子。

如果说得罪了亲朋好友大不了落个骂名、断绝来往的话,那么,得罪了领导和同事就很难说了。杨树生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,但他认准一个理儿:搞税收,就得一碗水端平,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领导干部,该收的税一定要收!不能让税收在自己手里流失,更不能玷污自己头上的税徽!

有一回,杨树生发现有4辆大吨位卡车通过关系挂靠在某单位偷偷搞运营。深入了解,发现后台竟是当地一位地厅级领导。这时,有人劝杨树生:别太固执,不要不识时务。可杨树生就是不听劝,他将电话打到这位领导的办公室,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:“如果不交税,那我就只好到你办公室去收了!”几个车主很快补交了1.4万元税款。

有位税务干部的弟弟开了辆“私挂公”大吨位卡车,还想继续挂在原单位,继续免缴车辆营运税。结果,杨树生就是不肯“通融”,这位税务干部也就不好再开口了。他的弟弟只好补缴了全部税款,所驾驶的卡车也与原单位脱离。

在收税期间,有托人说情的,有见面送礼的,还有忙不迭塞钱的,但杨树生坚信: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。他自己不抽烟、不喝酒,也不让子女沾烟酒。尽管他至今尚有几万元债务,但他从不贪不义之财。仅最近几年他就拒收现金八九千元,拒收礼品20多件。他常对送礼者说:“你给我送礼,就是把我往检察院送呢!”

为了税收,杨树生多次受人围攻、遭车主辱骂,有人甚至当面威胁他要用车把他轧死。一次,他被人推来搡去时恰好被路过的爱人看见。他爱人心疼得直流泪,回家后劝他别这么干了。他笑着说:“咱干的就是这个活,你要从人家口袋里往出掏钱,人家能痛痛快快掏吗?哪有不挨骂的?这不是我个人的事,我是代表国家收税的。怕啥?”

从个人来说,杨树生失去了很多,然而他为国聚财却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:1995年前,吴忠市车辆运营税每年只有40万元左右。自杨树生在1996年4月接管后,当年就达到138万元,1997年上升到212万元,1998年为215万元,1999年又超过200万元。1999年“五一”节,他作为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宁夏的两名代表之一应邀进京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期间,他又被评为“宁夏首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。在此之前,他还被评为“全国优秀税务工作者”。

杨树生最近高兴地告诉记者,他们已彻底清理了私车公挂问题。由于理顺了关系、实行了规范化管理,现在拖的、赖的、托人情的少了,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小了。税款流失的现象也很少发生了。

“六亲不认”的铁面税官,并非无情。他不循私情,对党、对国家、对人民却充满深情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